对于大中型富水构筑物部位,采用钻井等工程抽水,形成蓄水构筑物;对于小的富水部位,采用浅井、围护、封堵等简单的工程提取水。
同时,需要了解一些简单的寻水常识,这有助于确定寻水方向,而不是盲目。
根据地形的特点找水。
1、“一小把地,找水有利”。
三面环山的一小把土地,地下水集中流向一小把口,所以在一小把口附近的水井,水量较多。
2、“两山夹一沟,沟岩随水流”。
两山之间夹着一条沟,在下游河谷两侧的岩石层上很容易找到水源。
3、“两条沟相交,泉水流淌”。
山口下两条沟渠交汇,可能有泉水流,那里有井,水源比较可靠。
4、“山口到山口,口有好水。”
两个山口相对,互相靠近,两个山口地势平坦,在锁口处有井,容易打水。
5、“两山间有山,常水不干。”
如果孤山下面的岩层,因为局部的岩性变化而成为水的屏障,就可以阻断地下水的流动,而在孤山的上游打井,就可以得到水。
6、“两沟夹心一口,下面有泉水。”
两边的山都比较长,中间有一个较短的山,在山的中口处,如果有透水层在上面,在不透水层下面,在倾向较低的打井,就可以得到好水。
7、“大山口低下来,打井挖泉水量大。”
大山连接得很远,到倾倒的一端,在其倾倒端适当的地形处有含水层,就能找到地下水。
8、“山扭有水流”。
由于山头扭曲而引起的山湾低,阻断了地下水下山的流动,在含水层富集的情况下,钻井有水。
9.“凸山到凹山,好水在凹山之间”。
一座山的形状向内凹向外,另一座山的形状向内凹向内,凸与凹直接相反,在凹的山上水低很好,打井用的水多。
10.“一座大山突出了一根桅杆,有更多的水可以打井。
在长山的中间有一个短的突出的山,在这个山的方向桅杆倾斜低钻井,一般可以产生水。
11、“湾到湾,水不干。”
两山海湾正面相对,在海湾中间发现有浸水或好水的植物出现,是山上积压水的表现,在这里打井,就有好泉水。
12、“两山合一,下有泉流”。
山与山之间一般缺乏常年流动的水,雨季可能在节理处泛滥,旱季地下水可能暴露在节理处成泉。
13、“河道沙井上有许多鹅卵石,地下潜水像一条暗河”。
虽然河流在冬天已经干涸,但在河流井口下有潜水流,可以截留和储存水,可以打井取水。
凭经验来判断地下是否有水是不科学的,同一块地,这里有水,隔段距离没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,这时可以利用找水仪来判断水源,并可以定位水源深度,从而解决找水难的问题。